从古至今,四川人在防灾减灾这件事上从未“躺平”过。
宋代成都大火,当时人们没有高压水枪,便用猪膀胱做成水囊灭火。

唐代修建的乐山大佛,得益于其先进的排水系统,至今仍在江畔屹立。

四川的特产竹子,从古至今也一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4500年前的宝墩先民用“竹骨泥墙”修墙防震,如今科学家发明了竹缠绕复合材料,充分利用了竹子的韧性优势。

现在,科技的进步也为防灾减灾带来了新的跳板。泸州地震中使用了“翼-2H”无人机,成都成立了“飞系”救援队,大大提升了防灾减灾的能力。
这些正是四川人在防灾减灾从不“躺平”服输的生存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