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和伊朗在阿曼举行首轮间接会谈后,双方已敲定于4月19日举行下一轮会谈。
伊朗方面14日宣布外交部长阿拉格齐将于本周访问俄罗斯。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天则表示,伊朗正在拖延与美国的伊核问题谈判进程,可能面临美国的“严厉回应”。
分析认为,在伊核问题上,美国继续对伊朗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两面政策,试图通过极限施压争取谈判主动权。在此背景下,伊朗加强与俄罗斯联动,对抗来自美国的压力。
中俄伊互动维护地区局势稳定
俄罗斯和伊朗都已确认,阿拉格齐将于4月20日访问俄罗斯,与俄讨论双边关系和全球问题。伊朗外交部消息称,阿拉格齐此次访俄是按预定计划进行的。
阿拉格齐表示,自己访俄期间将向俄罗斯总统普京转达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书面信函。俄外交部确认,阿拉格齐将与俄外长拉夫罗夫会谈,并将出席多场会晤。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16日表示,俄罗斯方面将继续准备协助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伊核问题。本月8日,中俄伊三方曾在莫斯科举行了专家层面的磋商,这是自3月14日伊朗核问题中俄伊北京会晤后又一次重要外交努力。
从伊朗角度来看,在美伊首轮间接谈判前举行中俄伊三方磋商,以及伊朗外长访俄再通气,都表明了伊朗重视发展与中俄战略关系。
分析认为,伊朗希望拓展与中俄两国各领域合作,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发展“国际南北运输走廊”等互联互通项目,加强国际事务和地区热点问题协调,寻求巩固外部支撑,增强在中东地区对抗美国施压。中俄在国际舞台上对伊朗的支持至关重要,面对美伊谈判前景不明和美国军事威胁风险,三方密集互动为伊朗制衡美国单方压力、应对经济制裁、构建与世界各国友好关系提供了条件。
美军在中东部署双航母打击群
美伊举行第二轮谈判前,美军在中东部署的第二个航空母舰打击群已抵达也门附近水域。据新华社报道,欧盟“哥白尼计划”获取到的卫星图片显示,美国“卡尔·文森”号航母目前正在位于亚丁湾的也门索科特拉岛附近。
五角大楼本月初说,本应3月底结束部署任务的“哈里·杜鲁门”号航母打击群将继续留在中东,“卡尔·文森”号将前往红海会合,从而使美军在这一地区形成双航母打击群。
特朗普14日在白宫会见到访的萨尔瓦多总统布克尔时说,伊朗已经“非常接近”拥有核武器,伊方“正在拖延时间”。他说,伊朗“必须放弃拥有核武器的想法”,否则其核设施可能面临美国的军事打击。
白宫战情会对伊立场分歧严重
目前,特朗普团队对第二轮谈判中采取何种立场仍未达成一致。美国知情人士披露,特朗普15日上午在白宫战情室召集国家安全高级官员开会,围绕伊朗核问题,商讨在本周末双方第二轮谈判中持何种立场。副总统万斯、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认为,经由外交手段,可以就伊朗核问题达成一项新协议,为此,美方应当准备作出一些让步;国务卿鲁比奥、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等人对伊朗高度怀疑,支持在谈判中采取极限施压方式。
威特科夫以“积极”一词评价美伊12日在阿曼举行的第一轮谈判。按照他的说法,美方立场是伊朗必须停止目标丰度为20%的铀浓缩活动,更不得达到60%的“近武器级”丰度,但美方不排除允许伊朗进行目标丰度为3.67%的铀浓缩活动的可能性,以满足民用核能项目需要。分析认为,威特科夫这番话意味着特朗普政府将对伊朗作出重大妥协,基本上回到2015年伊朗核协议。但威特科夫与华尔兹的主张大相径庭。后者近几周声称有必要瓦解伊朗整个核计划。
特朗普本人则一直释放软硬兼施的双重信息,认为伊朗核问题可以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但同时威胁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
舆论认为,特朗普试图打“心理战”逼迫伊朗就范,此前公开宣称致信伊朗领导层要求谈判,又宣布双方将直接谈判,意图进行舆论施压,制造伊朗内部在外交政策上的分歧,并塑造由美主导的谈判路径。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对伊朗的极限施压政策主要通过政治施压、外交孤立、经济制裁实施。此次重点加大军事压力,既试图取得谈判优势,又为谈判破裂后实施军事行动保留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