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卷、16开本的《胡先骕全集》(江西人民出版社2023年出版,以下简称《全集》)原本是一套令人敬畏的书。不过鼓足勇气接触之后,正应了《论语》中的那句话——“望之俨然,即之也温”,你会发现,在其严肃、浩瀚的外表之下,其实富藏着多样的教益与乐趣。
胡先骕是我国现代科学巨匠、中国植物学奠基人,被誉为“中国植物分类学之父”“中国生物学界的老祖宗”;他同时还是文学家、诗人与教育家,“五四”新文化论战中的健将。终其一生,胡先骕出版了《经济植物学》等十几本专著及150篇科学论文,在文学、社会、教育等方面撰写了200多篇文章,写作诗词800多首。《全集》汇集了目前所能见到的胡先骕的中英文科学论著、译著和人文著述,及书信等,被学术与出版界誉为文化盛事,其出版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
出自这样一位学贯中西、文理兼擅的大师之手的文字,阅读起来,无疑有较高的专业与文化素养门槛。好在有“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祖训在前,又有游记、诗词及社会观察与政论等文字殿于全集之后,于我这个文科生而言,遂有了亲近这套大书的勇气。
《全集》的前14卷,收录胡先骕的植物学著述及科学散论,其洋洋大观已令人叹为观止;从第15卷开始,收录其人文著述、文学英译、诗词作品及中外文信函,这后5卷所展现出的广阔人文视野与渊博学识,让我无法不生出只能“取一瓢饮”之叹。
阅读《全集》的人文著述部分,我深感胡先骕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阅读中,时时被他那浓烈而真挚的爱国情怀深深地打动。
胡先骕生当晚清,成长于民初,目睹列强欺凌、军阀混战、日寇入侵,使得渴望祖国走上富强、法治与民主的康庄大道,成为他一生不变的精神底色。《全集》诗词卷收入的第一首诗《壮游用少陵韵》,是一首五言长诗,作于1916年,此时,22岁的胡先骕甫从美国留学归来,目睹武人征战、民生穷困,一腔忧愤之情。诗中,他痛心于“频年苦兵燹,万姓横罹殃。陇亩不得耕,稂莠侵稻粱”的现实,发出“治道久弃置,徒知竞戎行。何从觅麟凤?所遇多豺狼”的感叹,祈祷人民能过上“但免沟壑苦,便安粗粝康”这样最低限度的温饱生活。该诗洋溢的忧国忧民之情,贯穿于此后胡先骕的绝大部分诗作。
抗战爆发后,这种感时伤世的爱国情怀更是炽热,化为笔下一首首情感强烈、慷慨悲壮的诗篇。他欢呼中国军人在战场上取得的胜利,咏叹许国男儿做出的悲壮牺牲,为战场上的失利而黯然,更不时感人地流露身为书生不能上阵杀敌的惭愧之情。
写于1940年的《南征二百五十韵》,堪称一首具有诗史品格的长诗。写作此诗时,正值中国抗战的最艰苦阶段。诗的开头部分,描写日寇铁蹄下中国民众的悲惨生活,抒发对日寇的愤恨。然后笔锋一转,将眼前的“夷祸”置于中国近代史的大背景下,认为侵略者固然早怀虎狼之心,但晚清民初的中国不思改革、内斗不休,造成国家的积贫积弱,给侵略者实现野心提供了机会。这样的笔墨,为全诗增添了思想的深度。尽管寇势正盛,胡先骕基于地缘、经济与人心等因素的分析,对中国的抗战前途充满信心,坚信“大憝虽鸱张,形势实明了。收京终有日,待扑杀此獠”。这首诗气象宏伟,笔力雄健,专业研究者将其比肩杜甫的《北征》,誉之为抗战诗歌中的佳作。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杰出自然科学家的胡先骕,其诗作的艺术水平,比之于以文学为业者,一点也不遑多让。近世著名诗人陈三立认为其诗“意理气格俱胜”“纪游作品,奥邃苍坚,尤近杜陵”。古典文学评论家钱仲联在其《近百年诗坛点将录》《近百年词坛点将录》《南社诗坛点将录》三书中,均将胡先骕列入,并大加赞许。获此殊荣,绝非偶然。拥有深厚旧学根底而又性情真挚的胡先骕,骨子里流淌着诗人的血。置身于激荡的时代风云之下,其诗作绝不空洞、流于口号,而是诗味完足。以七律《被酒偶书》为例,这是我喜欢涵泳的一首:“湖海收身岁月增,黄尘席帽发鬅鬙。兵间骨肉怜犹在,梦里家山去未能。赖有酒杯浇郁勃,忍凭诗笔见骁腾。奇怀一掷归平淡,不着袈裟我亦僧。”不着险词奇语,而身世之感、家国之情于充沛的诗意中扣人心弦。
胡先骕具有强烈的社会关怀,同时又拥有这种关怀所需要的渊博精深的多学科知识,在其壮年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宗教、教育及国际问题,他都写下过颇具深度与远见的文章,其中以《教育的改造》《思想的改造》《经济之改造》三篇长文最为耀目,其中的一些见解与思想,今日读来仍具启迪价值,而文中涉及的哲学、宗教、历史、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令人高山仰止。
《胡先骕全集》是一座宝山,只要你去探索、游历,一定不会空手而归。(张修智)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