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才的支持与尊重、优秀的营商环境、交通区位优势……槐荫用开放与包容书写着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城市让人才安心干事创业的宜业篇章。“黄金累千,不如一贤”,流传千古的智慧箴言,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城区化为铿锵有力的引才实践,为区域发展的“高速列车”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动力”。

高铁红利持续释放
槐荫区作为省会中心城区之一,坐拥京沪高铁五大枢纽站点之一的济南西站和省市区三级共建的济南国际医学中心,肩负着建设“齐鲁门户,医养之都”的重要使命,是展示山东形象、省会魅力的一个重要窗口。
随着高铁的快速发展,槐荫区打通了南北通道和东西通道,从位于槐荫区的济南西站出发,每天可到达全国近400个城市。
高铁红利的释放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24年,槐荫区正式提出打造“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商务区瞄准“大窗口、大交通、大文旅、大会展、大商务”五大功能定位,促进物流、商流、信息流融通汇聚,枢纽经济效益显著增强,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达到全省一流。
近年来,“宜商槐荫”建设如火如荼,效果显著。数据显示,2024年,槐荫区市场主体规模14.6万户,企业总数超过6.8万家;在民营登记主体总量、涉税民营经济主体增速、民间投资增速等民营企业核心数据上均位居全市前列。
此外,槐荫区创新打造了“齐鲁之窗宜商服务中心”,为优化营商环境发挥典型引路作用,整合推出高效集成的大型酒店、综合医院12类“企业大事一体办”,围绕破解槐荫营商环境领域的难点堵点问题,探索更多原创性、差异化改革。
同时,槐荫区积极对标苏州、广州、深圳等先进地区营商举措,结合区里实际拟制出台《“宜商槐荫”十八条》,以优质服务促双招双引,吸引更多头部企业、优质项目落户槐荫、扎根槐荫、建设槐荫。
今年,槐荫区将继续加快“医养之都宜商服务中心”建设并把政务服务延伸到楼宇、园区、商业区,让企业不出楼就能办事,与槐荫区政务服务大厅、齐鲁之窗宜商服务中心、槐荫区经开区宜商服务中心,N个“楼宇槐小花”形成“就近可办、多点可办”的“1+3+N”政务服务格局。

形成“东强”“西兴”济南新格局
在槐荫,“产业兴”是热度最高的字眼,是槐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和魂。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是槐荫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源头活水,已成为槐荫区近年来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槐荫区以“新”为引领,构建以医养健康、先进材料、智能制造三大产业为主导,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旅游、商务会展、汽车消费四大特色产业为配套,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两大产业为支撑的“342”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槐荫区正以其独特的产业魅力和活力,展现着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蓬勃生机。
印象济南,这条闻名遐迩的全国夜经济示范街,摇身化作创业“孵化摇篮”。全市首家商圈就业驿站在此成立,为周边商户、居民递上涵盖招聘、培训、劳动争议调解等内容的“就业服务百宝箱”。“创客联盟”应运而生,配备专业导师,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项目推荐、选址、创业担保贷款等一揽子服务。

让人才心有所依、业有所成
“天下多才,在所用之”,槐荫深谙此道,厚植“就业沃土”,托举人才“青云志”。2024年,槐荫区推进就业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印象济南·泉世界入选首批省级创业街区名单,槐荫区获评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最具吸引力”10强城区。为助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2024年,槐荫为高校毕业生搭建沉淀与成长的“历练场”。高层次人才引进也是“妙招频出”,精挑细选300余家有实力、有潜力的优质企业参加济南市首届高层次人才招引大会,尽显槐荫风采。
“此心安处是吾乡”,槐荫用心用情打造“近悦远来”的留才“生态林”,让人才心有所依、业有所成。对来槐就业创业且契合条件的人才,精准投递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等。人才安居计划更如冬日暖阳,加大企业新引进研究生租房和生活补贴力度,降低门槛、拓宽范围,实现“应享尽享”,让人才在槐荫安心逐梦,奔赴璀璨未来。
作为省会中心城区之一,槐荫站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强省会建设等重大战略叠加的历史交汇点上,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发展路径更加清晰,发展后劲更加充足,发展氛围更加浓厚。
(大众新闻记者 孙业文 通讯员 栾中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