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文物报】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百年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蕴含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珍贵资源,是我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一处处遗址旧址、一件件珍贵文物、一份份历史文献都见证了我们党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内涵,加强红色资源利用,对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助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文物局、退役军人事务部联合印发《关于充分用好革命文物资源及烈士纪念设施服务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指出:“革命文物资源及烈士纪念设施是中国共产党非凡奋斗历程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见证,是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党的历史、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教材。”
加强红色资源利用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方面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加强红色资源利用,赓续红色血脉的实践
红色资源所蕴含的红色血脉在我们党的奋斗历程中代代相传,对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助力时代发展和民族复兴意义重大。
加强顶层设计,用好红色资源,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关于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文物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的通知》《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6份专门政策文件、1部专项发展规划先后颁布,全国人大加强执法监督,全国政协积极建言献策,指导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国家文物局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300集微纪录片《红色烙印——革命文物的故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党的故事、革命故事,深化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拓展了红色文化传播传承新形态,让文物发声,让历史说话。
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生动故事,让观众更直观地感悟党史、领悟初心,思想受到启迪,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红色资源利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振奋民族精神
辽沈战役纪念馆依托红色文物和遗址资源推出原创精品展览“伟大胜利——锦州战役专题陈列”荣获2021年度中央宣传部、国家文物局推介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项目,策划的“战旗美如画——东北解放战争荣誉旗帜专题展览”“血战配水池——锦州战役外围战斗专题展”分别获得2022、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展览生动展示为祖国和人民利益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展示人民军队听党指挥、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展示革命先辈英勇作战建立的不朽功勋。
通过红色资源开展“四史”教育,有助于振奋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引导广大人民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红色资源利用突出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助力时代发展和民族复兴
红色资源见证着我们党走过的百年光辉历程,对培根铸魂、润心育人具有特殊作用,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2022年8月,辽沈战役纪念馆与锦州医科大学签约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辽沈战役纪念馆将珍贵文物、英雄人物、历史视频和革命故事相结合打造成新型特色思政课程,送入锦州各高校,让师生们接受红色教育的洗礼,激发爱国情感,激励青年学子的使命担当。
红色资源利用要突出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让人民从中汲取前进力量,以团结奋进的精神状态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推动红色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路径
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内涵
近年来,辽沈战役纪念馆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时代内涵,探索以史育人的方法,围绕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组织的强大力量、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主题,充分利用陈列展览、革命文物、遗址遗迹等进行实地教学,增强博物馆育人能力。
辽沈战役纪念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和青少年研学实践活动,开发红色情景剧《辽沈战役的历史瞬间》《苹果树下》,多角度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军民取得辽沈战役伟大胜利的波澜壮阔历程;推出微党课《品读书信 回望初心》《烈士墓前的思索》等一系列党史学习教育课程,充分利用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配水池战斗遗址等红色资源开展实地授课,打造党史教育基地、研学教育基地,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精心打造经典红色教育品牌
辽沈战役纪念馆入选中宣部“2024年度红色基因库建设单位”,积极打造红色教育品牌,将红色资源转化为育人生动教材。
2023年12月,辽沈战役纪念馆红色宣讲团作为全国理论宣讲先进集体来到新疆塔城地区,走进党政机关和大、中、小学校,开展为期12天的“解放战争转折的故事进边疆”大型巡回宣讲活动。特色思政课《辽沈丰碑 红色传承》创新地将情景剧表演、人物访谈、红色故事、诗朗诵、歌曲等多种艺术形式与多媒体影像相结合呈现,革命先辈至死不渝的理想信念和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直击人心,观众对革命英雄肃然起敬。宣讲活动推动党的文化润疆政策落地生根,受到当地各族人民的热烈欢迎。
依托红色资源打造教育品牌,构建馆校协作“大思政课”格局,有效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层次性和系统性,是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建立交流机制,实现红色资源共享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恪守党性宗旨、为人民服务的时代见证。建立交流联盟矩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实现红色资源共享和可持续发展。
辽沈战役纪念馆积极寻求合作,加强馆际交流,引进“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时代——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四渡赤水放光辉”展览,交流举办“战旗美如画——东北解放战争荣誉旗帜专题展览”“历史荣光——东北解放战争荣誉证章专题展览”,充分展示党和人民的百年奋斗历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和取得的伟大历史性贡献,鼓励广大党员干部担起新征程的光荣使命。
2023年,辽沈战役纪念馆联合东北烈士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等20余家革命纪念馆,共同开展“红旗漫卷黑土地——东北解放战争红色故事汇”宣传推介活动,共制作50余期节目,在新媒体矩阵进行展播,推动红色资源的活化利用。
建立联盟矩阵,实现红色资源共享,增强合力,有助于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为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前行提供精神滋养。
红色资源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今天,红色资源带给我们思想启迪和精神滋养,激励我们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挖掘红色资源蕴含的思想内涵、人文精神,结合时代要求守正创新,“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汇聚思想伟力。
编辑:陈尚宇
校对:陈颖航
审核:李文昌
监制:赵嘉斌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作者投递至本社社属平台的稿件,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视为作者承诺其享有相应著作权。如发布后有侵权行为,后果由作者本人承担。
关于我们
中国文物报社1989年于北京组建,是国家文物局主管的中央文化企业(司局级),全国文物行业唯一具备新闻资质的媒体单位。作为文物宣传工作的主力军,承担着文物舆论引导、新闻宣传、成果展示、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等职责。主要负责《中国文物报》编辑出版,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运维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所属网站及新媒体的运维拓展等工作。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北小街2号楼
邮编:100007
总机:(010)84078838
传真:(010)84079560
热线:(010)84078773
邮箱: wenwubao1985@vip.sina.com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
本文来自【中国文物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