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奉永成 通讯员 庹炼 梁志怀
小暑前后,是湖南辣椒收获的高峰期,一年收成好坏,就看这一段时间的辣椒产量。
7月6日,武冈市晏田乡蕉林村辣椒种植户周军华蹲在辣椒地里愁眉苦脸:“今年只收了一茬辣椒,叶子就枯黄了。”晏田乡是武冈市有名的辣椒种植之乡,村民家家户户都种辣椒,辣椒制品最远销到了广东、上海等省市。近几年,该乡辣椒种植户普遍遇到了产量低、口感差、病虫害发生率高的问题。
得知情况后,7月6日,有“辣椒院士”之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专程赶到晏田乡“把脉问诊”。

(7月6日,邹学校在晏田乡为周军华种植的辣椒“把脉”。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傅聪摄)
农户习惯自己留种,提纯复壮从“娃娃”抓起
种辣椒,周军华其实是个“老把式”,他种了13年辣椒,用种辣椒赚的钱盖起了小洋楼,买了小汽车。还总结出了种辣椒的“八字经”:自己留种、露天种植。
“自己留种,通过露天种植的辣椒才好吃。”周军华说。但最近几年,“老把式”不断遇到新问题——产量越来越低,病虫害越来越多,味道也越来越没有辣椒味了。
在周军华的辣椒地里,邹学校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尝了尝,尝到第4个时,他才轻声说:“这个还有点辣椒味。”
随后,他蹲下身子,拔出几株辣椒树,查看一番后,告诉周军华:“地里的辣椒品种种了多年,跟人一样,遭遇了‘中年危机’,出现了‘亚健康’。”
邹学校耐心“把脉”。味道不纯,是因为一直是农户自己留种,时间一长,受其他植株花粉影响,辣椒变异了;产量低跟品种和种植方式均有关,农民自己留种,种子良莠不齐,品种退化严重,自然无法高产。移栽时,没有合理安排栽培密度,一味追求亩栽株数,反而影响了产量;发病是因为地里排水不畅,辣椒不耐涝,种植水分要适中,地里长期积水,容易发生病虫害。
听了邹学校的话,周军华心服口服。邹学校一一对症开出药方:通过对现有辣椒品种提纯复壮,找回原来的辣椒味道。“提纯复壮要从‘娃娃’抓起。”邹学校说,从幼苗开始筛选,选生长健壮、抗病性强、株型粗大的。移栽时,控制好株行距,可两株一蔸;露天种植要选择向阳的地块,保证光照,做好开沟排引水,提前做好病虫害预防,产量肯定少不了。
邹学校开出的“方子”,周军华照单全收,详细记录在手机“记事本”上。“明年丰收了,摘点辣椒给院士尝尝。”周军华说。

(邹学校在教湖南军杰食品科技有限员工选择适合加工的辣椒。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傅聪摄)
辣椒品种繁多,如何找到“儿时的味道”?
离开周军华的辣椒种植基地,晏田乡青山亭村廖名灯半路上拦住了邹学校:“机会难得,请邹院士到我们村里的辣椒种植大棚去看一看。”
廖名灯情真意切,邹学校欣然赴约。青山亭村辣椒大棚里的辣椒长势喜人,辣椒植株高度与人齐肩。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踏进大棚,邹学校就看出了门道:“长得高,挂果少。”廖名灯一听,立即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专家就是专家。”
“怎么办呢?”廖名灯虚心请教。邹学校现场教学:“辣椒种植根据品种不同,长到一定高度也要剪枝,大棚里辣椒挂果少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剪枝,营养生长过旺,导致只长枝叶不挂果。”
除了剪枝,邹学校还指出了大棚存在的问题。“辣椒是喜阳植物,棚顶不能固定,晴天可把棚顶的膜掀开,或者保证薄膜透光率好,让阳光照进来,促进辣椒开花结果。”邹学校说,同时,还要改变大棚的灌溉方式,将现在的高灌改成滴灌,效果就会好很多。
解决完大棚的问题,廖名灯又提出了新问题:“现在的辣椒为何吃不出‘儿时的味道’了,是不是也是种植方式不对的原因?”
“辣椒味道跟种植方式没有关系,跟品种有关,好品种,才能种出好辣椒。”邹学校说,现在辣椒品种十分丰富,种类也越分越细,有的辣椒适合鲜食,但有的辣椒只适合加工。
什么样的辣椒适合鲜食?邹学校推荐,喜辣的可以选择‘兴蔬皱皮辣’‘软皮早秀’等牛角椒品种,不食辣的可以选择‘软皮2307’‘兴蔬211’等牛角椒品种。
而用来加工的辣椒也有讲究。“湖南人喜欢吃的辣椒酱,就要用那种皮厚汁多的辣椒。”湖南军杰食品科技有限总经理范时超说,邹院士教他们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加工,不仅辣香四溢,“身价”也翻了几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