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杏坛覃思】
作者:郭伊楠(广东嘉应学院副教授)
作为一种可贵的精神风貌,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体现了对教育事业的理想追求、执着奉献和崇高情操。教育家的使命是培育人才、传承文化、贡献社会,教育家的责任是教育学生努力成为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热爱生活、成就事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教师必须加强自我修养,紧紧围绕使命感和责任感,强化政治意识和道德品质塑造,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任教事业心、执教责任感、,努力成长为一名教育家。
教师的从教价值观
教师从事的是一份神圣的事业,有可能影响学生当下甚至一生。教师的称职和卓越主要在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教师实现人生价值和职业价值,首先必须确立高尚的从教价值观。要把教学作为自己的生命过程和生活方式,在职业劳动中完善和提升自我,保证和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开展教学和培养学生上。教师要站稳主讲课堂,回应学生期待,紧紧围绕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去探索和创造,实现教师的从教价值。
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事业过程中,要胸怀对教育事业的敬重和职业崇高感,不懈追求教学工作的卓越,实现职业价值。从教价值观旨在提醒教师,这不仅是一份生计、一种谋生手段,更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教书育人是教师对社会和学校的贡献、对学生的责任,是教师不断完善自我的生命进程,也是其成长为教育家的价值实现过程。
教师的任教事业心
教师的任教事业心必须体现到具体业务工作中,要秉持执着坚毅的事业心,努力熟悉、精通业务。教师要对教学内容精益求精,注意遵守教学规律,讲求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有效利用现代化立体教学手段,认真研究和把握多媒介、融媒体教学,树立教师课堂教学形象。只有秉持矢志不渝、执着奉献、爱生如子、教书育人的事业心,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才能夯实教学质量,在学生中获得好口碑。
教师实现职业价值的过程,有赖于任教事业心的不断提高。一位合格教师要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捧着一颗心来”“任教大于天”的信念,明确认识到其工作过程乃至言谈举止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当下,也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甚至会影响其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换言之,教师的任教事业心不仅决定自己的职业成就,也在一定意义和程度上影响乃至决定学生的精神境界和价值实现。
教师的执教责任感
在教师执教的全过程和教育教学的各环节,责任感是争创一流的必备前提。责任感是自觉地把分内事做好的态度。马克思认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尽心尽力,尽忠尽瘁,体现的是对学校教育和学生成长的责任感,这是走向卓越的充要条件。树立责任感是一种递进承接的过程。真正的事业心必定来源于责任感。无论对教学还是对学生,都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着眼现实,以责任感为基础确立事业心,这份责任感是教师价值实现的根本保障。
由责任感发展而来的是使命感。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感。”试想,如果一个教师连责任感都没有,谈何事业心和成就卓越?责任感作为事业心的根基、源泉,只有经过德治教化、在实践中得到升华才能形成。教师的价值实现过程,是树立高度责任感,立足教育教学岗位,孜孜以求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
正确的从教价值观、强烈的任教事业心,会驱动教师的执教责任感,使其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切实的教育行动诠释个人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热忱。树立事业心要从培养最基本的责任感做起。因为教育教学事业本是由千百万件琐细的小事构成,只有在对教学、对学生负责任、尽心思的基础上循序渐进,才能从称职到卓越。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勤勤恳恳做小事,扎扎实实做实事,在现实的、真实的、踏实的教学工作中实现职业价值和人生价值。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01日 15版)
[ 责编:姜姝琪 ]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