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从广州地铁获悉,这个“五一”假期期间,广州地铁12条(段)在建线路的近三万名建设者依旧坚守在施工一线,为完成年内各项任务目标全力以赴。就在“五一”前,广州地铁十三号线二期天河公园站至鱼珠站区间(以下简称“天鱼区间”)轨行区顺利完成热滑试验,并实现“三权”移交,开启运营调试。

图1:天鱼区间成型隧道
耗时15个小时,天鱼区间轨行区完成热滑试验
天鱼区间轨行区长约8.3公里,设置16组道岔(含与十一号线联络线),热滑方向和路径多达17种进路。为做好热滑试验的保障工作,广州地铁联合参建单位中铁一局、中铁二局提前对轨行区开展压道清道,检查轨行区的设备安装完成度、稳固性,确保轨行区沿线所有设施均满足限界要求。在确认轨道工程施工、验前检查完毕,具备行车条件后,热滑试验正式开始。
试验当晚零点,随着热滑总指挥下达开始热滑指令,电客车从鱼珠站左线出发,对鱼珠至天河公园段的左、右线及岔区进行了往返试验。测试人员通过装在热滑车上的摄像系统观察弓网关系,检验接触网系统回路连通、接触线平滑程度,检查接触网悬挂装置、定位装置、线岔、电连接处、中心锚结处、接地等部件的安装状态,测试弓网跟随性是否良好,受电弓是否过渡平稳。
经过近十五个小时的试验,第二日凌晨2时10分,随着热滑电客车从十三号线二期与十一号线的联络线缓缓驶出,标志着天鱼区间轨行区接触网热滑试验顺利完成,为线路的其他综合调试奠定了基础。
为争取充足的运营调试时间,在市交通局的指导下,广州地铁联合组织土建、机电、供电、信号、轨道等各个专业提前梳理移交前置条件,逐项确认、完善设备设施现状并开展功能验证。同时,加强建设、运营之间的联动,在施工过程中创造条件让运营方提前介入,对提出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解决”,顺利完成了13个重难点施工任务,统筹解决了8项运营关切的功能需求。“三权”移交前夕,建设、运营各方多次组织区间安全检查,逐项对标移交标准及动车调试条件,确保轨行区移交的安全。
截至目前,十三号线二期(朝阳-鱼珠)土建工程累计完成91%。23座车站中,1座车站机电已完工,19座进行机电施工,3座进行土建施工;全线区间隧道已贯通。凰岗停车场及盖体进行土建及机电施工,鱼珠停车场已“三权”移交。

徐思亮在检查屏蔽门安装情况
“五一”不停工 ,近三万名建设坚守一线
这个“五一”,广州地铁建设者全力奋战在施工一线,鼓足干劲确保工程进度,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
在十二号线赤岗塔站的施工现场,广州地铁建设公司机电工程师徐思亮正在检查屏蔽门安装情况。作为一名“90后”青年工程师,他先后参与了五号线东延段、七号线二期、十一号线等多条线路的站台门及电扶梯安装工作。2020年,面对传统站台门安装周期长、施工效率低的痛点,他率先提出模块化站台门研发构想,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模块化站台门技术方案,并获得两项专利,相关技术应用在十一号线等线路中,为十一号线天河公园与员村区段拆解改造争取了时间,效率提升30%。目前,模块化站台门技术已经在各在建线路中全面推广应用,显著提升施工工效。
在十三号线二期珠村站机电施工现场,广州地铁咨询保险咨询项目副经理黄进成正认真核查设备安装、线缆敷设等关键工序,仔细比对施工图纸与技术规范,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质量隐患。“五一”期间,他坚持“查一遍、核一遍、验一遍”的工作标准,用实际行动诠释值班尽职尽责,节日不容有失的责任担当。
坚守在施工一线的,还有来自中铁北京局广州地铁十三号线二期四项目三工区的项目经理李治国。他的身影活跃在棠下站、车陂站等关键施工区域,“越是到了收尾阶段,我们越不能有丝毫懈怠。”他紧盯施工质量和文明施工,细致排查安全隐患,精准调配施工资源,全身心扎根在施工一线,化身工程建设最坚定的“守护者”。
而在中建一局芳白城际铁路夏白盾构区间的盾构机司机舒丛阳,他正“驾驶”着盾构机下穿浅覆土区域。他认真对比分析各掘进参数,及时优化调整盾构机掘进姿态,确保盾构机匀速、平稳、高效地通过敏感地段。
(注:车站名称仅为工程暂定名称,标准站名应以市政府批准公布为准。)
文|记者 严艺文 通讯员 郑淳淳 温滔 汪宇溪
图|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