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一头连着宏观经济,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落脚点。
从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到前不久出台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消费”始终是党和人民关注的重要热点。
在宏观政策“组合拳”的加持下,四川消费市场呈现出怎样的特点?未来将有怎样的规划?《提振消费一线观察》采用记者蹲点调研的形式,从政策支持、场景营造、企业焕新等多个维度,深入探寻我省消费市场现状,通过讲述正在发生的故事,展现全省上下提振消费的坚定决心和积极行动。
从个位到百位 “物流进村”见证消费变迁

8点、17点、20点——这是金海琼每日三次“爆仓”的时针刻度;
3件、800件——这是金海琼用3920天浇灌出的数字跃迁;
9.9元、9999元——这是金海琼货架上并存的消费图鉴;
金海琼,绵阳市三台县乐安镇菜鸟驿站的站长,从事快递代收工作十余年,从最初经营一家30平米的代收点,到如今升级为80平米的快递驿站,一串串数字,共同诉说着小镇青年的“消费革命”。
“最开始每天平均只有3件快递,大多是外出务工者寄回的衣服,我要骑摩托车到城里去拉。”手持扫码枪穿梭于货架间的金海琼,一边忙碌一边和记者聊着。她说,十年前,乡镇物流网络尚处萌芽阶段,快递不能进村,所以买东西的人少,品类更是单一。如今,快递送到“家门口”,驿站日均单量飙升至800余件,春节等高峰期甚至能达到1500件以上。货架上的主角,也从日用百货悄然变身为智能家电、数码产品、美妆饰品……小镇青年们开始追求生活品质。而最让金海琼惊喜的,是消费群体的迭代。“现在从几岁到几十岁都会购物了,年龄大或者不方便出行的,我们还会上门服务,前几天才帮隔壁60岁的马大姐下单了一个按摩枕。”

除了“买买买”,物流基建也促进了“卖卖卖”。乐安镇居民陈学燕的拼多多店铺月销土特产数百件,客户遍布全国。“快递早上拿过来,下午就送走了,真的很方便!”
数据显示,目前绵阳市三台县共有11家快递公司,覆盖全县33个乡镇,每天业务量在15万件以上,且每个乡镇都有快递网点,部分快递公司在村上也有网点。一个个货架,不仅是全县消费变迁的真实写照,也透射出"物流进村"引发的连锁反应。
采访中我们还发现,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不断加码,在农村,家电、汽车等大件物品的销售也呈井喷式增长。很多以前舍不得扔的、要将就用的、买不起的……都在新的消费政策下“被拿下”。
以旧换新 购物车里装满了美好生活

“以旧换新政策让我提前十年开上新车。”自贡市富顺县邓井关街道新湾村的村民彭林就刚完成人生第二次重大消费决策。他说,之前他有一辆用了十多年的四座小汽车,因为年份太久常常出毛病。两个月前,在村广播听到“以旧换新”的政策宣传后,立刻就去到4S店了解情况。“当时销售给我算了一笔账:这款车原价17.8万,省补减8000,厂补减4.5万,旧车置换抵3000,加在一起总共能省5.6万。所以最终这款车我买成10万出头,我真的很满意。”

除了换车,彭林最近的购物清单还主打一个全屋焕新。在他的新家,洗衣机、电视机、空调等家电在上个月购置齐全,它们就像“叠罗汉”一样,尽数享受了“以旧换新”政策,为彭林省下了4000多元。
当然,金海琼和彭林的购物分享只是一个小小缩影。如今,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从生活物资到精神关爱,小镇青年的购物车里,装得满满的,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