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杨韬、赵硕、余文龙、王羿)近年来,保康县坚持打生态牌,走绿色路,聚焦茶叶“首链”地位,立足保康文化底蕴和特色旅游资源,推动茶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以茶产业为支点,撬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促进茶叶增效、茶农增收、茶区增绿。

阳春四月,走进店垭镇格栏坪村,桃花灼灼,茶树叠翠,一幅春和景明的乡村美景。优美的茶园风光和浓郁的乡村风情,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这几天天气特别好,我们从襄阳回来,约了几个老同学一起来到美丽乡村格栏坪,品春茶、吃农家饭,感觉非常惬意。”游客丁天清说。

作为保康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村,格栏坪村以生态茶园为依托,将种茶、采茶、卖茶与乡村休闲度假游有机融合。目前,全村茶叶年产量1100多吨,产值7000万元,标准化农家乐8家,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万元。
“目前,我们全村茶园面积达4600亩,342户农户家家有茶、人人种茶。我们通过全域发展茶叶产业,带动美丽乡村建设,以茶兴村、以茶致富,让游客走进来,让村民富起来。”保康县店垭镇格栏坪村党支部书记徐远存说。

作为中国茶叶百强县、湖北省茶叶主产区和襄阳高香茶核心生产区,近年来,保康县着力将茶产业打造成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康养产业,让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茶叶变“金叶”。截至2024年底,全县茶叶基地面积达到20.1万亩,生产加工干茶8800吨,产值9.5亿元。

到茶乡、品茶香。这几天,店垭镇锅厂村徐记茶厂的春茶抢“鲜”上市,工作人员忙着装袋、发货。茶厂负责人彭宏霞正熟练操作无人机巡视茶园。
“我天天在茶厂里,用无人机飞到茶园,看看有几个人采茶,要准备多少人的午饭,顺便拍一拍茶园景色。”彭宏霞说。


徐记茶厂生态茶园面积有300多亩,年产干茶100多吨,年产值80万元。彭宏霞不仅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茶娘子”,还是抖音短视频“达人”,她将茶园美景制作成精美短视频,吸引了各地网友纷纷前来采风打卡。
今年,锅厂村对茶园道路进行全面刷黑,配套建设120平方米观景台,铺设电缆线和光缆设施,后续还将配备休闲娱乐设施,让游客沉浸式体验茶园风情。

一路飘茶香,一路好风光。走进位于店垭镇观坪村的楚原生文旅产业发展(襄阳)有限公司的生态茶园,晚樱缤纷,紫藤烂漫,雅致的民宿与苍翠的茶山勾勒出一幅诗意盎然的生态画卷。
为提升游客旅游体验,楚原生茶叶有限公司对茶园进行改造升级,打造集茶叶采摘、加工体验、茶文化展示、休闲观光于一体的茶旅融合新项目,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务工增收。

“我们目前有8个标间和4个太空舱,可以满足家庭自驾游和团队旅游等各类游客的需求。游客来了以后,不仅可以品茶、赏景,还能亲自体验采茶、制茶的流程,节假日基本上都是满客,‘五一’期间的房间都已经被订满了。”楚原生文旅产业发展(襄阳)有限公司文旅中心项目经理孙世娇介绍说。
连绵起伏的茶园,盘旋而上的柏油马路,古色古香的茶山栈道……一场春雨过后,保康县官山世外茶源格外热闹,踏春游客络绎不绝。

“听说保康这边风景很好,茶也很出名,趁着放假天气好,我们专门从老河口来到保康,带孩子来体验一下采茶的乐趣。”游客陈玲说。
官山世外茶源平均海拔700多米,距县城区3公里,拥有优质茶园1000多亩。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官山世外茶源打造集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度假、研学旅行、森林康养于一体的复合型茶旅目的地,年游客接待量近10万人次,茶旅综合收入1000多万元。

2022年,官山世外茶源成为省级龙头企业与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2023年获评国家级生态农场与最佳旅居康养目的地,2025年3月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我们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配套建设有森林童话木屋、客栈、民宿以及露营地,还精心打造了陶吧、书吧、酒吧,希望游客在这儿感受到官山茶园的独特风景。”保康官山世外茶源负责人秦小丽介绍说。

厚植资源优势,推进茶旅融合。保康以精品茶园为生态基底,深度挖掘茶文化内涵,推动建成城关镇官山茶旅融合休闲度假区、店垭镇格栏坪村全国最美休闲乡村、歇马镇白竹香炉山茶旅融合示范基地,实现了从传统茶叶种植到生态经济综合体的转型升级。从卖茶叶到卖风景,茶产业已经成了保康“绿色经济”的一张亮丽名片。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