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4日,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发布的“2025中国城市数据要素100强”榜单上,呼和浩特位列第26位。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呼和浩特在数字经济领域深耕细作的结果,标志着首府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水平已位居全国前列,与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齐头并进。呼和浩特凭借绿色算力指数全国第一和5.4万P的算力规模,与200亿条高质量数据深度碰撞,正悄然孕育着一场关乎城市未来的数字变革。
近年来,呼和浩特深入贯彻落实数字中国战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重大决策部署,在产业发展基础、数据高效流通、价值充分释放等方面加足马力,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成效显著,数字经济发展态势厚积薄发。
北疆绿电点亮数字火种
如果说数据是数字经济的燃料,算法是智慧,那么算力就是驱动这一切运转的动力。呼和浩特发展算数产业的底气,源自“天时地利人和”的独特优势组合。年平均气温7.7℃,干燥凉爽的气候可节约数据中心散热能耗约20%;地处北纬40—42度的地质稳定带,自然灾害风险低,为数据中心安全运营提供了天然保障。作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重要节点,这里不仅坐拥5.1万P的智算规模,更以80%的绿电使用率打造出“清洁算力”新范式。正如和林格尔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郭菊颖所言:“我们的算力中心吹的是草原风,用的是塞外光,产的是绿色数。”这种得天独厚的禀赋,让数据要素在阴山脚下完成了从资源到资产的质变。截至目前,和林格尔新区累计签约算力项目260余个,协议投资231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0亿元,形成智能算力、金融算力、绿色算力三足鼎立的产业态势。
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则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心剂”。从《呼和浩特市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实施方案》到《呼和浩特市公共数据运营管理暂行办法》,首府搭建完成数据要素市场发展顶层架构;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实施方案,到打造城市级可信数据空间,呼和浩特已建立涵盖数据采集、治理、交易、安全的全周期制度体系。2024年,呼和浩特建成并向自治区申报获批和林格尔金融数据产业园及内蒙古数据要素产业园;依托数据要素产业园构建了数据标注产业生态,入驻抖音、百度、海天瑞声、鲁州信息等数据标注企业20余家;成立了国资数据集团——内蒙古大数据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了呼和浩特市算力与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吸引本地会员单位100余家,全市数据要素发展生态加快培育。
数据淬炼锻造产业金链
走进新城区内蒙古数据要素综合服务中心大厅,一体式、流程化的服务窗口尽收眼底。“内蒙古数据要素综合服务中心率先打造全国首个政务服务中心‘数据要素综合服务窗口’,面向全区企业主体提供数据资产登记和数据要素综合咨询服务。目前,已为10家企业出具32个数据资产登记证书,为企业提供数据要素政策背景、实施路径等相关咨询服务达千余次。其中‘建设数据要素综合服务中心,打造城市运营新模式’案例入选全国首批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内蒙古数据要素综合服务中心项目总监段宇告诉记者。数据的价值,在流通中绽放异彩。内蒙古数据交易中心让沉睡的政务数据与产业需求擦出火花,大屏幕上跳动着实时的交易数据。“2024年,内蒙古数据交易中心已汇聚300余家数商,完成数据交易36笔,实现交易额超2600万元。”内蒙古数据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樊宇雄介绍。
站在智慧城市网络安全运营中心的全景幕墙前,技术专家正在监测数据流动的“脉搏”。“这里每秒钟要处理百万级的安全日志,为数据流通筑起‘防火墙’。”内蒙古大数据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管理部部长王阳的指尖在控制台跳跃,身后的“P4”级数据应用实验室构建起城市级可信数据空间,为推动呼和浩特公共数据安全处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这种安全与发展并重的理念,将让呼和浩特在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中行稳致远。
从“风吹草低见牛羊”到“云涌数聚算无疆”,呼和浩特正用数字画笔改写塞北印象。昔日的“草原明珠”已然蜕变为数据要素集聚的“产业磁场”。开放共享的胸襟,或许正是呼和浩特跻身数据要素全国30强的关键密钥。
从“中国云谷”迈向“世界算谷”
当数据要素融入城市发展肌理,智慧服务正悄然改变民生图景。在赛罕区金桥开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孙医生熟练调阅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为患者诊疗。“该系统3秒内即可完成症状比对分析,生成个性化诊疗方案。”他指着屏幕介绍道,蓝光映照着医者专注的面庞。目前,这项AI诊疗技术已开始覆盖全市基层医疗机构,95%的辅助诊断准确率将助力塞外青城构建起“智慧医疗”新生态。
呼和浩特智慧城市指挥中心,349个信息系统数据在巨幅电子屏上流淌跃动。这个汇聚109家单位数据的“城市智慧大脑”,依托多模态数据分析实现“深度思考”。而在看不见的数字空间,华为医疗大模型与青城云算力的碰撞,金融数据中心与算法企业的联动,标注基地与自动驾驶企业的协同,共同编织着呼和浩特的数据产业图谱。
据统计,2024年,呼和浩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172亿元,占GDP比重达4.2%。呼和浩特市大数据管理局副局长包乌日汉表示:“去年以来,我市加快实施‘人工智能+’‘数据要素×’行动,聚焦发展以绿色算力、人工智能为支撑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培优数字经济发展生态。”
2024年6月29日,在2024中国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上,呼和浩特市被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正式授予“中国云谷”称号。当日,内蒙古数据交易中心在呼和浩特市启动运营。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将以绿色算力、智能算力为算力核心,以人工智能、金融为应用导向和数据支撑,将“中国云谷”建成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竞争力的“世界算谷”。
锚定未来发展,呼和浩特2025年开年制定出台了《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绿色算力及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每年规划1.28亿元专项资金,全力支持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发展。
呼和浩特正将绿电优势转化为算力胜势,将算力胜势锻造成数据定势,最终让数据定势反哺城市发展。这座腾起的“中国云谷”正构建“绿电—算力—数据”价值转化链,以绿色算力筑基、数据要素聚势,在数字经济赛道上持续刷新“青城速度”,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丨来源:呼和浩特日报(记者 梁婧姝 实习记者 杨承昊)
丨编辑:魏颖
丨校读:张婧玉
丨审核:王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