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优号

古老技艺进校园

时间:2025-04-18 12:05:00

一根长约1.5米的细竹条,轻轻用手一拨,一个重0.75公斤的铜盘便开始自如地在竹条顶端快速旋转……近日,在南安市省新镇金光中学的操场上,10余名学生手持铜制铙钹,喊着节奏将其抛向空中,古铜色的铙钹在阳光下划出优美的弧线,碰撞出清脆的声响。这项源自唐代,如今却已少见的民间技艺,正在校园寻找它的传承人。

校园里,这项古老技艺正在传承。

高杆铙钹,练的是平衡性,肢体小面积接触杆体便要撑起杆体和转动的铙钹。

高杆顶双钹。

掷铙钹使用的器具主要有铙钹、七寸棒、软刹、香炉。掷铙钹者皆为男性,动作刚劲有力,技术性强,表演时间可长达2个多小时。其技艺融合武术身法与传统乐理,表演者需同时完成抛接、击打、转体等高难度动作,由于表演即兴成分多,打击乐随表演者动作的变化,时急时缓,任意反复,常常在表演现场起烘托情绪的作用。

掷铙钹学起来很辛苦,练习过程中擦伤虎口、手指,砸到身体都是家常便饭。

“洞宾背剑”考验身体的柔韧性。

孩子们在练习“昙花一现” 。

给铙钹边缘上蜡,让拨动更顺畅。

在省新镇垵后村,今年40岁的李用森已坚守这项技艺24年了,是泉州掷铙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一直以来,李用森想把这门老祖宗传下的技艺延续下去。2021年,他受邀走进金光中学,看到不少学生对掷铙钹感兴趣,便坚持每周利用一些课后延时时间,到学校传授自己的技艺。

反复练习是打磨基本功的必要过程。

兴趣,是传承的最佳载体。

孩子们在练习手顶钹。

如今,这项古老的技艺在校园中找到了传承人,不仅让这些学生娃在身体力行中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文化认同的种子。(记者 李想 文/图)

来源:海丝商报

相关推荐
“粮”心守护    “碳”寻未来 低碳“蓝鲸灵”解码舌尖上的绿色责任

“粮”心守护 “碳”寻未来 低碳“蓝鲸灵”解码舌尖上的绿色责任

7月21日,南京市低碳城市建设管理中心携手市青少年宫,带领一群低碳“蓝鲸灵”,踏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舌尖上的低碳之旅”。膳食营养工坊现场教学粮仓里的“低碳密码”“一粒粮食从田间到餐桌要经历多少环节?”“粮仓温度失控的代价是什么?”……在前往粮库的移动课堂上,各种趣味问答让孩子们对即将开启的旅程兴致盎

2025-07-21 20:50:00

筑牢安全防线 共护生命之花

筑牢安全防线 共护生命之花

为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生命安全,尤其是青少年的暑期安全,近日,仙营街道秦庄社区林业局网格室积极开展了“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多样化的宣传形式,增强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的防溺水安全意识,织密织牢防溺水“安全网”。网格员通过在公告栏、广场、小区出入口等人员密集场所张贴色彩鲜艳、内容醒目的防溺水宣

2025-07-15 10:26:00

直播助农、健康义诊、扮靓街巷……青年学子暑期返乡服务桑梓

直播助农、健康义诊、扮靓街巷……青年学子暑期返乡服务桑梓

这个夏天,广袤乡村迎来一批“新农人”。随着暑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大学生志愿者们纷纷背起行囊走出校园、走进田野,用专业知识服务乡亲,以青春热情扮靓家乡。他们来到田间地头帮乡亲直播带货,他们走进街巷为房屋创作墙绘,他们还为老人义诊并建立健康档案……在火热的基层实践中,大学生志愿者既

2025-07-11 10:08:00

古城这位美女老师,火了!

古城这位美女老师,火了!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在古城街道怡馨苑幼儿园有这样一位老师,她利用半年多的时间,为班里的每一个孩子绘制了一幅水墨速写,“定格”下他们纯真的童年瞬间。“这是我在比爱心的样子”“我在校园里荡秋千”“这幅画里是我,我正坐在篮球上休息”……幼儿园里,一张张灵动的水墨肖像,成了毕业季最独特的风景。孩子们稚嫩

2025-06-27 16:34:00

“素手葺书 静心补史”:阳信中小学生体验古籍修复

“素手葺书 静心补史”:阳信中小学生体验古籍修复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小学生深入了解古籍修复技艺,山东文化艺术职业学院联合阳信县文化和旅游局,于6月14日在阳信县文化中心图书馆尼山书院举办“素手葺书、静心补史——中小学生沉浸式体验古籍修复活动”。专家团队为学生们讲解古籍的历史价值、常见病害种类及修复原理与方法,现场演示古籍修复步骤,包括拆书

2025-06-15 10: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