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优号

鉴往知来|镌刻在崖壁上的文明瑰宝

时间:2025-05-19 23:00:00

古老洛阳城南、滔滔伊水岸畔,龙门石窟千载伫立。

“都门遥相望,佳气生朝夕。”2345个窟龛、11万余尊石刻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以峭壁层阿为依托,在夹岸两山镌刻下沧桑的历史印记,吸引无数中外游人流连于此。

5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龙门石窟,了解当地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情况。

拂去千年岁月风尘,我们一同走近这些瑰宝,感悟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这是源远流长、气象万千的艺术史诗——

一凿一刻、一笔一画勾勒出的千年石窟,经历代营建,如同岁月长河里的璀璨诗章,成就了精深宏富的人类艺术宝库。

这是近日拍摄的洛阳龙门石窟。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循伊水行,通高17.14米的卢舍那大佛颔首凝视、庄重典雅,跨越时空仍摄人心魄。龛窟之间,“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的“中原风格”与丰满圆润的“大唐风范”交相辉映,尽显千古匠心。

由物质而思文明,去品味一个民族的精神品格、气节风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呵护、弘扬好这些文明瑰宝,不止于挖掘其中的哲学思想、价值理念等,更要深刻认识到蕴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

“自己的宝贝还得自己识宝,自己不要轻慢了。”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寄语,今诵犹新。

这是交融互鉴、襟怀博大的文化自信——

自公元3世纪传入中国,石窟艺术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不断传承发展。由西到东,自北向南,连缀如珠玉,印刻下东西方文明与中国各民族文化交融的斧痕。

“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2019年,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以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及“洛阳家家学胡乐”等举例,强调文化互鉴融通在我国历史上的特殊意义。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作为丝路古道上遗存至今的璀璨明珠,交汇着河西文化、鲜卑文化、中原文化等多重元素,亦可见诸多西方特色的装饰纹样,反映着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民族融合的史实。

这是近日拍摄的洛阳龙门石窟(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对石窟之于文化研究、弘扬与交流的作用,格外关注。

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

今天,当国际性展陈与文化对话日益频繁,以高技术手段推动流散文物数字化回归成为现实,“冷门绝学”得以延续、“国际显学”更添光彩,守望根本、胸怀天下,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交响弦歌不辍,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愈发笃定。

这是承载岁月、烛照未来的文明见证——

“木有时朽,土有时崩,金有时烁,至覆石以室,可永无泐。”近代之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大小石窟命运浮沉,遭受战乱、偷盗、破坏,一度危岩满崖、洞窟凋敝、栈道残破,饱经创痛。至新中国成立,经一代代文物工作者接力传承、修复和保护,方使明珠拂尘、重现光彩。

何止石窟,还有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甲骨、帛书、简牍、典册,陈列于中华大地的古街、古城、古建筑、古村落……

历史与现实鲜明对照,这些足可敬畏的宝贵遗产,见证过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的奇迹,经风霜而不减神韵,成为我们自信的底气。

“我最关心的就是中华文明历经沧桑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守护文物和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保护好”放在第一位——近年来,我国石窟寺本体保护修缮、载体加固与环境治理、数字化保存与监测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卓有成效。龙门石窟先后进行多项国内首创或领先的数字修复项目,并运用探地雷达探测、红外成像技术、3D扫描测绘数字化技术等方法完成了奉先寺“大修”。

2025年4月9日,龙门石窟研究院工作人员在古阳洞使用关节臂扫描仪对《龙门二十品》之一进行数字化扫描。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活起来”是必答题——搭建三维数据库、创新展陈方式、扩展文旅新场景……打开“云上龙门”小程序,禹王池、潜溪寺、宾阳洞等景物在眼前依次展开,足不出户便可沉浸感受文化之美;在复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伎乐飞天脚踏祥云“动起来”,北魏乐舞盛景穿越千年时光,为今人所尽览。

“我们的文化在这里啊!是非常文明的、进步的、先进的。将来传下去,还要传五千年,还不止五千年。”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的一番话犹在耳畔。

璀璨瑰宝蕴风华之于岁月,悠永历史因积深而成气象。

伊水悠悠,千年冲刷而长流不改;石窟壁立,风雨剥蚀而风骨犹然。文化、文明、文脉,必定在传扬间历久弥新,在淬炼中愈显伟岸。

记者:胡梦雪、袁月明、李嘉南

视觉:谭谟晓、贾伊宁

新华社国内部、河南分社联合出品

编辑:束孟卿

来源:新华社

相关推荐
临猗县法学会推出“点单式”法律服务

临猗县法学会推出“点单式”法律服务

【来源:运城日报】本报讯 日前,临猗县法学会组织山西古郇律师事务所与行业商会签订合作协议,提供合同审查、纠纷调处等定制服务,形成“提需求—送服务”闭环。这是临猗县法学会创新推出“点单式”法律服务模式,变传统“被动供给”为“企业点单、专家上菜”精准服务体系的一个具体实践。临猗县法学会副秘书长景万亿根据

2025-07-02 12:50:00

诗歌丨吴茂盛:故乡安静得只剩下秋风穿过老墙

诗歌丨吴茂盛:故乡安静得只剩下秋风穿过老墙

◎归来(组诗)◎铁轨尽头的乡愁黄昏 从一列驶入故乡的绿皮火车的窗口滚落下来秋风翻晒着墙上的旧事光斑在红砖青瓦间游走半悬在斜坡上的板车像一只鸟栖在村头的檐头老人倚着院门 拐杖斜靠在墙边目光跟随一辆远去的货运车仿佛又听见昨日的轰鸣每一节车厢 挤满爱情和乡愁堂屋里的光,是旧唱片缓缓旋转有人驻足 有人用快门

2025-06-30 14:02:00

“诗人车夫”获官方认证 吴恩典成泉州旅游推荐官

“诗人车夫”获官方认证 吴恩典成泉州旅游推荐官

吴恩典被授予泉州旅游推荐官称号日前,一段记录泉州三轮车师傅吴恩典载着游客穿梭古城、讲述泉州文化的视频在全网爆火,收获10万+阅读量。6月27日,泉州市文旅局正式授予吴恩典“宋元中国·海丝泉州”旅游推荐官称号,这位68岁的“草根大使”激动地表示:“推广泉州文化,是我毕生要做的事!”“我在泉州遇到了一名

2025-06-30 11:16:00

镜头连中外|48小时“鲜”达 岭南荔枝香飘迪拜

镜头连中外|48小时“鲜”达 岭南荔枝香飘迪拜

这是6月5日在广东茂名高州一处果园拍摄的挂满荔枝果的荔枝树。荔枝作为最难保鲜的水果之一,对运输的要求极高。在锁鲜技术和航空运输的助力下,荔枝在热销国内市场的同时,海外市场也在不断扩大。在阿联酋,刚刚抵达迪拜机场的中国岭南荔枝,仍带着新鲜清香,便迅速登上了温超集团超市的果蔬货架,确保荔枝48小时内完成

2025-06-28 11:14:00

特斯拉启动Robotaxi试运行服务

特斯拉启动Robotaxi试运行服务

特斯拉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首次向公众推出了其Robotaxi平台,这是特斯拉首次将这一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开放给普通用户。特斯拉的Robotaxi平台是一个无人驾驶的网约车服务,用户可以通过该平台将自己的车辆用于赚取被动收入,车辆将自动寻找乘客并将其送达目的地以换取报酬。(IT之家)

2025-06-23 10: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