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优号

广州中考命题思路讲解来了!数学考卷摒弃套路,题目顺序、设问角度都有创新

时间:2025-07-02 20:57:00

7月2日下午,广州市2025年中考命题思路讲解新闻通气会在广州市招考办举行,各学科专家解读并点评了广州中考试卷。今年中考各科试题呈现哪些特点,有何导向?对下一届考生的备考有何方向指点?今年中考七门学科继续由广州市自主命题,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获悉,各学科命题坚持以强化育人导向、淡化升学竞争、缓解教育焦虑为目标导向。

数学:摒弃套路 题目顺序、设问角度都有创新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奥校工作处副主任马腾冰表示,2025年广州中考数学卷最大的特点是坚持夯基固本,彰显“四基”与“四能”。

首先,试卷在整体架构上紧扣课标,内容范围、比例、要求层次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梯度设置合理。这不仅体现在对“四基”“四能”的常规考查上,更注重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评价。试题通过将真实情境与数学问题融合,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鼓励多样化的解题路径,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在试题来源与考查方向上,试卷重视教材的基础性作用,大量试题素材来源于教材。试题通过科学设计问题情境、创新设问方式等策略,实现“两考合一”的衔接。这些试题呈现出起点低、入口宽的特点,熟悉的试题背景让学生感到亲切。每道题目都以“四基”为载体,以“四能”为主线贯穿其中,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深化实践成为本次试题的一大亮点。试卷继续加强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设计,优化情境问题的创设,增强对数学应用能力的考查。试题关注日常生活实际情况和国家前沿科学技术发展,设计出一系列有特色、有背景、有价值的实际问题,以此考查学生的应用意识、模型观念和创新意识。例如,第20题以中国非遗为背景,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和创造性表达;第22题以智能机器人为背景,要求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求解;第23题以教材中“黄金矩形”的数学活动为背景,通过不同折叠方式的操作与探究,考查学生的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第24题以探究隧道涉水线和限高架设置的数学原理为背景,设计了一个完整的“发现问题—提出方案—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项目式学习情境,实现从“解题”走向“问题解决”的转变,体现了综合与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彰显数学的应用价值和育人价值。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次试卷积极摒弃套路。从题目的顺序调整,到设问角度和方式的优化,增强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创新性。这一举措打破了机械应试的套路,避免教学中刻板的刷题模式,防止猜题、押题现象,从而考查学生真实的学习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试题通过增加综合与实践活动、创新设计问答形式等举措,为考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思考和表达空间。

从教学导向来看,马腾冰认为,数学试卷坚持稳中求进,注重教考衔接,通过引导教学实践回归课标与教材,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强调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与融合。试卷形式新颖多样,问题表述简洁,直击数学本质。

语文:突出思维流程的外显 作文思辨性较强

中国古代造船业的技术与发展、仿照“我的书签”设计展活动中的批注方式为诗句写批注、“‘我与书桌’文化周”情境创设……针对今年广州中考的语文试题,越秀区教育发展研究院语文教研员余伟表示,总体表现出选材多样化、试题情境化、知识结构化、思维过程化的特点。

余伟举例说道,试题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涵盖了诗词中的舟船意象、中国古代造船业的技术与发展、建党伟业的经典意象“红船”和当代造船业的伟大成就等多个维度,“多样化的材料旨在引导学生提高文化品质和审美情趣,关注社会当下的发展。”此外,试题通过贴近生活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原语文副组长尹宏燕还提到,今年语文试题突出学习的可视性,即思维流程的外显。例如,第十题是小品文的阅读,小品文一般讲究视、景、形交相辉映,该题以表格的形式要求学生总结文章包含了什么事、什么景、什么情,“答这道题的过程就是学习小品文的必经之路。这也要求学生打通课内外的阅读,寻找阅读规律,而不是孤立地看一篇文章。”

针对语文作文题《我与我们》,余伟认为,该题目有很强的思辨性,“我”与“我们”的关系是动态、多层次的,衍生出了无限可能的故事及情感联结,有利于学生进行多元表达。“题目中的‘我’与‘我们’有着丰富的内涵意蕴,这可能是‘我’是‘我们’中的一份子,‘我’与‘我们’相互影响、共同成长;也可能是‘我’成为‘我们’,‘我将无我’等等,以此引导学生关心周围世界,进行多重思考。”

余伟还强调,语文是一个人文性极强、需要学生赋予感情去学习的学科。“在AI时代,AI成为与我们人类对话的共同体,但它并不能取代人的思考。因此,学生在写作时一定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思考、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英语:体现“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学习活动观

广州市执信中学学科组长邹春媚介绍,今年英语试题在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创设任务,全面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核心素养水平,引导初中英语教学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学习活动观。

“试题兼顾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与创新性的考查要求,综合评价学生核心素养,引导初中英语教学提质增效,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邹春媚举例道,如书面表达考查基础能力,围绕“零废弃”主题,考查学生阐释理念、提出建议的能力;听说考试选材源于生活,涵盖实践活动、传统文化、家乡建设等话题,全面考查学生在不同交际情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近年来,中考英语试题难度适中。但从今年开始,七年级的同学将使用新教材,对阅读量和词汇量的要求会有所提升。”对于使用新教材考生的备考,邹春媚建议,新教材增加了如文化聚焦、跨学科关联、项目探究等新板块,直接指向英语核心素养,老师需加大精力研究新板块,在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相应的核心素养。

“新教材在词汇量和阅读量方面均有所增加,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寻找阅读材料的负担。”邹春媚建议,学生需要首先“吃透”新教材,也可借助英语报、分级阅读等课外素材,提升自己的词汇量和阅读水平。

物理:回归教材本质 关注科技应用

“今年中考物理命题整体是没有特别难的题目,考生做起来应该还是比较顺畅的。”番禺区教师发展中心物理教研员何志强认为,如果考生认为某道题相对难一些,可能是因为试题对考生综合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比如试题要求考生基于图表、图像,去提取信息,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模型建构与表达应用能力。”

谈及对后续中考考生的建议,何志强老师表示,将物理与生活结合是物理考试考查的一个方向,学生可以多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多关注、多感知、多思考,将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例子与素材弄懂弄透,这对考生应对与生活结合的物理试题有帮助。谈及拉开差距的题目,何志强认为可能是有关浮力压强的计算题,“题目对学生综合应用、提取图像所包含的信息的能力要求高,学生可能相对缺乏一些。”

何志强表示,试题对初中物理教学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清晰地指引了教学方向:回归教材本质、聚焦关键能力、紧密联系实际。例如,试题通过AI音箱考查声学知识,通过热汤中的勺子考查内能,通过出租车顶灯电路考查电路原理,试题还大量选用了国家发展与社会热点作为真实情境(如冰壶运动、“风光互补”路灯、斜拉桥工程、电热加湿器、自动储水箱)。何志强说:“这些题目让学生感知‘物理无处不在’,引导他们关注科技应用,也要求教学必须深研教材,夯实基础,避免‘机械刷题’。”

何志强还指出,物理试题强化跨学科融合与实践创新,例如,将力学分析与地理等高线结合,涉及“人工心脏泵”、安全带装置等,鼓励学生利用生活物品设计创新实验(如矿泉水瓶测液体压强),打破学科壁垒,培育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精神。

化学:多层次、多角度设问 考查模型建构能力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党委书记王勇认为,今年化学试题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体现化学学科的重要价值。例如第3题的膳食平衡、第6题的保护水资源等情境,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彰显学以致用,达成以考促学的目的。

在考教衔接方面,试题遵循课程标准,选取大量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导教学回归学科核心知识,反对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部分素材直接来自教材,如第9题改编自教材课后习题,考查“绿色化学”理念;第10题源于教材实验活动,考查粗盐提纯的分离方法;第12题涉及教材中的金属材料与新增内容,引导学生重视教材,关注科技发展。同时试题紧扣课标,既考查化学核心知识、基础实验和基本原理,又关注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学科关键能力,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融会贯通,推动教学提质增效。

王勇认为,试题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设问,强化考查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建构能力。如第14、17、20题,考查学生基于实验事实或现象进行证据推理,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关系;第15题借助稀土元素钪及其化合物情境,考查学生运用模型判断物质类别、预测性质的能力。

在实验探究与迁移创新方面,第19题要求学生分析表格数据,得出物质溶解度特点,并将其迁移应用于制备并分离Ba(OH)2固体;第20题作为实践应用探究题,让学生运用燃烧与灭火等反应模型完成实验探究,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升学生迁移能力。

“总体来说,这启示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要重视育人价值的挖掘,加强考教衔接,依据课标和教材开展教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王勇说道。

历史:注重迁移主干知识 鼓励学生独立发表见解

“广州中考历史试卷题型、结构、题量保持稳定,进一步优化情境创设,注重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强化思维品质考查。”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校长李晓玲点评道。在她看来,历史试题彰显中华文明历史价值,如要求学生从新石器时代不同地区玉玦的形制、西晋时期少数民族对自身历史的溯源等,认识到中华文明“统一性”的特点;引导学生从“第五大发明”的视角认识科举制,考查学生对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特点的认识等。李晓玲认为,历史试题以素养立意,创设问题情境,突出考查学科核心素养。她特别提及,历史所有非选择题都设置了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对于“准初三生”来说,历史应该如何备考?老师应该怎么教学?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历史教研员朱云志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不重视教材”以及“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历史”,而不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其实大家可以不用太过关注琐碎的知识点,而是要更多地关注主干知识。”他建议,学生要敢于去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自己的认识,而不是单纯记忆书上、试卷上的结论。结合今年的历史考题来看,有些历史情境是新的,考生可能会对此感到陌生,“实际上他们转换一下就会发现考查的素养和知识仍是平时熟悉的。”而对于开放性的试题,考生不能只通过记忆的结论去回答,要自信、主动地去思考,进而答题。

对于老师的教学,朱云志有三点建议。首先是要重视教材,尤其注重对教材主干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注重初高中内容的衔接。其次是,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身边的历史,尤其是广州的历史。最后,老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自己对历史的认识。

道法:创设真实情境 考查结构化核心知识

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党委书记申东红介绍,道德与法治试题紧扣时代主题与社会热点,讲好学生身边的新时代故事,如关注春节行花街、“广州街坊”平安志愿服务、镇村养老服务网络、“梦想号”入列等本土事例。

同时,试题注重创设真实情境。例如,《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情境,陈述了其以立法形式推动校家社为中小学生成长构建良好环境的事实,让学生感受到全社会的关爱,引导他们积极面对心理困惑,培育阳光乐观的心态;“人工智能改变生活”主题情境则设计使用案例、侵权问题及国际合作等任务,考查学生应用与拓展能力。

申东红还提及,为避免过度考查纯记忆性知识,帮助学生减负提质,道德与法治试题还强调以大概念为核心的结构化知识,设计富有梯度的进阶问题,考查学生在任务完成中展现出的认识、认可、认同、认定的不同水平。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欣潼 通讯员 穗考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欣潼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琳

相关推荐
广州中考命题思路讲解来了!数学考卷摒弃套路,题目顺序、设问角度都有创新

广州中考命题思路讲解来了!数学考卷摒弃套路,题目顺序、设问角度都有创新

7月2日下午,广州市2025年中考命题思路讲解新闻通气会在广州市招考办举行,各学科专家解读并点评了广州中考试卷。今年中考各科试题呈现哪些特点,有何导向?对下一届考生的备考有何方向指点?今年中考七门学科继续由广州市自主命题,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获悉,各学科命题坚持以强化育人导向、淡化升学竞争、缓解教育焦

2025-07-02 20:57:00

上海交大学生与校外人员发生冲突,学校凌晨回应

上海交大学生与校外人员发生冲突,学校凌晨回应

7月2日凌晨,上海交通大学保卫处账号“平安交大”发布声明:关于我校学生6月30日晚在闵行校区南区体育场训练期间与校外人员发生冲突事件,学校高度重视,已成立工作专班,与公安部门协同联动,积极配合依法调查处置。学校坚决保护学生人身安全,坚决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同时,将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强化校外来访人

2025-07-02 19:30:00

2025纵览中招访谈|河北正中实验中学:计划招生1800人 首次实施分配生政策

2025纵览中招访谈|河北正中实验中学:计划招生1800人 首次实施分配生政策

河北新闻网7月2日讯(张士青)2025年石家庄中考成绩即将公布。今日下午,河北正中实验中学高三年级主任吕景亮走进“2025纵览中招访谈”直播间,介绍学校的师资情况、课程特色及招生政策,并就考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河北正中实验中学(正定中学东校区)是依托河北正定中学建立的一所民办高中,创建于20

2025-07-02 19:00:00

价值观、事业心、责任感成就卓越教师

价值观、事业心、责任感成就卓越教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杏坛覃思】作者:郭伊楠(广东嘉应学院副教授)作为一种可贵的精神风貌,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体现了对教育事业的理想追求、执着奉献和崇高情操。教育家的使命是培育人才、传承文化、贡献社会,教育家的责任是教育学生努力成为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热爱生活、成就事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2025-07-01 07:38:00

高考查分四大陷阱如何识别防范?警方提示

高考查分四大陷阱如何识别防范?警方提示

高考查分,是十年寒窗的临门一脚,也是数字时代的一场“安全大考”。然而,不法分子也在伺机而动。他们精心设计骗局,利用考生和家长的心理弱点,企图窃取个人信息。今天,我们为你梳理高考查分期间的网络安全风险与防范指南,助你安全度过这一关键时刻。高考查分期间的“四大陷阱”1. 虚假查分网站:披着官方外衣的“信

2025-06-29 12: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