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脂肪,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基本营养素。虽然近几十年来,已经有大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前瞻性队列研究证实,膳食脂肪的摄入会增加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影响人体健康,但由于研究设计的缺陷、膳食脂肪摄入量测量方法的差异、结果的不一致性,很难得出明确的结论。膳食脂肪真的如“洪水猛兽”一般?对人体有没有潜在的益处?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泌尿外科任善成教授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结合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与全球疾病负担数据,首次揭示了不同类型膳食脂肪与人体健康的关联。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食品科学与技术》(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上。

论文截图,任善成教授为通讯作者,阴雷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马江磊为第一作者、李多彩为共同第一作者。
任善成表示,从泌尿外科临床观察来来看,中国前列腺癌发病率急剧增加,2022年新发病例较2015年增长86%、达13.42万例,这可能跟饮食习惯逐渐西化有关,即高脂饮食。而通过全面评估膳食脂肪摄入与全身160余种疾病和健康指标的证据质量,为制定准确、全面的膳食脂肪摄入政策提供最新、最高等级的循证医学证据。
脂肪的家族十分庞大。根据结构特性,脂肪可分为不饱和脂肪与饱和脂肪、单不饱和脂肪与多不饱和脂肪,以及顺式脂肪与反式脂肪。结构的不同直接影响脂肪的代谢途径及其对健康的潜在作用。
研究发现,减少膳食总脂肪摄入可能与成年人体重指数(BMI)、体重、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相关,但由于存在显著异质性,需谨慎解读这些关联。更重要的是,该研究观察到总膳食脂肪摄入量与2型糖尿病、卒中、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及癌症相关死亡率等重要公共健康结局之间不存在显著关联。
有趣的是,增加总脂肪摄入量可能是全因死亡风险的保护性因素。此外,总膳食脂肪摄入量与其他绝大多数健康结局之间缺乏统计学显著相关性,这提示总脂肪摄入量限制并无明确健康益处。
研究还发现,膳食饱和/反式脂肪摄入与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压、冠心病、肝癌、乳腺癌、总体癌症死亡率、全因死亡率、阿尔茨海默病及认知功能下降等疾病风险增加相关;而膳食不饱和脂肪摄入则与高血脂、代谢综合征、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卒中、静脉血栓栓塞、基底细胞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乳腺癌、总体癌症死亡率、全因死亡率、认知功能下降、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帕金森病、骨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干眼症、炎症性肠病、先兆子痫及早产等风险降低相关。
针对前列腺癌,研究发现α-亚麻酸与发病风险降低相关。α-亚麻酸是一种人体必需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例如植物油(紫苏籽油、亚麻籽油等),坚果(亚麻籽、核桃等)。可通过天然食物适量补充α-亚麻酸降低前列腺癌发病风险。
任善成提示,健康的关键并非少吃脂肪,而是吃对脂肪——减少饱和/反式脂肪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摄入,方为慢性病防控的核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