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对于居住在广州市黄埔区的群众来说,遇到烦心事、揪心事往往会想到去水西路12号——黄埔区综治中心。走进中心大门,舒适的大厅、整齐的窗口十分醒目,大多数的矛盾纠纷、法律困惑都可以在这里得到解决。
自2021年6月区综治中心运行以来,黄埔区坚持聚焦综治中心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的“五有”目标,围绕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不断推动综治中心功能布局、运行管理、信息支撑迭代升级,持续提升规范化建设水平,“一个中心管平安”效能日益彰显。
资源融合聚合力,打造“一站式”解纷平台

广州市黄埔区综治中心设置法治服务集聚区,为来访群众提供法律服务。
2023年,黄埔区大沙街某工地因公司资金链出现问题,工资专用账户被外省法院冻结,导致60余名工人被欠薪。工人们多处求助无果,来到黄埔区综治中心反映诉求。因案涉多个部门和外省法院,综治中心立即组织入驻的公安、人社、住建、信访等部门及属地街道分工协作。经协调沟通,外省法院依法解封了工资专用账户,工人在两天内顺利领到了工资。
这起案件的高效合理解决,是黄埔区推动治理资源“一揽子聚集”、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实现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的有力印证。
黄埔区认真落实矛盾纠纷依法化解“路线图”,分级分类推动两级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吸附化解工作。区综治中心科学规划引导受理区、多元化解区、指挥调度区、法治服务集聚区及无差别受理窗口,集成信访、诉讼等十大功能,整合政法、信访等18个部门实体化进驻,引入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调解、和贵民商事调解中心等15个调解组织,各类功能场所从最初的21个增至现有的26个,可受理事项从最初的19类增至现有的30类。自运行以来,区综治中心共接待服务群众19万人次、受理事项8.1万宗。
此外,镇街综治中心实行以平安法治办、司法所、劳监为主体的“3+N”入驻模式,设置法(检察)官工作室、诉调对接室等功能场所,推行与党群服务中心、社区警务室等平台合署办公、相邻办公,最大程度推动矛盾纠纷“弱信号”排查到位、就地化解到位。
闭环管理提效能,实现多元化解矛盾纠纷

广州市黄埔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接待来访群众。
2024年1月,综治中心收到群众反映,辖内某社区多名高层业主与低层业主因加装电梯产生矛盾纠纷,原本和睦的邻里关系遭到破坏。区综治中心相关负责同志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进行会商研讨,并采取找到法理、分析情理、妥善处理三步措施逐步解纷。在多次听取双方当事人意见后,专家根据相关规定分析加装电梯的法律依据,梳理双方各自问题并寻求能达成共识的解决办法,最终通过调解让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进驻区综治中心并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实现了将优质的法律服务资源直接引入基层,近距离服务人民群众,是区综治中心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又一生动实践。
黄埔区持续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专业调解”四调联动,创新当日受理快速调、部门主责限期调、中心牵头联动调、属地跟进持续调、领导包案提级调、依法依规多元调“六调工作法”,统筹全区7个品牌调解室、21名首席法律专家、1969名人民调解员联处矛盾纠纷,2024年成功调处诉前案件2.2万件,解决争议金额约12.9亿元。
科技赋能促升级,助推基层治理智慧化
在黄埔区综治中心一楼,工作人员正在通过综治指挥中心大屏实时监控着全区17个镇街的风险隐患。在指挥中心的高效运作下,各镇街的矛盾纠纷隐患一览无遗,风险隐患第一时间推送、第一时间处置,有效从源头防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综治指挥中心依托粤平安黄埔智治平台,推动矛盾纠纷统一编码、准确录入、有序分流,对前台来访、12345热线、信访案件等10个渠道纠纷数据进行“一本账”管理,实现“一图统揽全域、一屏高效指挥、一网全链汇聚、一体精准治理”。对已录入平台的风险预警信息,持续加强研判分析,强化数据碰撞和关联比对,找准切入点,对各类风险隐患类型、特点及发展趋势实施全面监控和研判,为处置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助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
此外,黄埔区引入DeepSeek辅助法律咨询工作,构建“人工+AI”协同服务模式,实现数字人智能引导分流,法律咨询7×24小时在线响应、常见问题智能解答。通过以“智”促“治”,充分借助智能化、数字化手段赋能基层治理,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管理提质效”。
文字:南方+记者 祁雷 杜玮淦 通讯员 粤政宣
设计:刘子葵
【作者】 祁雷;刘子葵;杜玮淦
南方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