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浪新闻记者:苏苏
通讯员:张慧 肖俊
在武汉江岸区天晖大厦周边,毗邻育才一小、育才二小等多所学校的区域,每天上下学时段车流如织。作为建成于90年代的老旧小区,仅92户业主却登记了30余辆私家车,狭窄的黄孝河路出入口常因临时停车、错峰通行等问题形成"堵点"。面对这一民生痛点,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交通大队三中队主动靠前,以"小举措撬动大畅通",在城市道路微循环治理中书写了警民共治的暖心篇章。

2024年9月,三中队中队长阮祥顺带队开展实地调研时发现,早晚高峰期间,接送孩子的车辆常因临时停靠占用两车道,导致拥堵时长超过半小时。为破解这一难题,中队创新推出"疏堵结合、共建共治"治理方案:一方面实施"微改造"优化交通设施——在小区出入口增设20个警示锥保障应急通道,施划消防通道网格线明确禁停区域,在解放公园路与黄孝河路交汇口将左拐车道升级为"左拐+右拐"复合车道,单方向通行效率提升60%。另一方面搭建"警-校-家-社"联动网络:对小区安保人员开展交通疏导培训,建立快骑警力与物业安保的实时联动机制;联合学校家委会召开30余次现场沟通会,通过"大手拉小手"引导家长规范停车,将交通安全教育融入日常。

2025年3月26日早高峰,一辆新能源车因赶时间在右转车道临时停靠,导致后方车辆积压。执勤交警快速上前引导至不妨碍交通区域,在依法处理的同时,向驾驶员李女士详细解释违停对道路通行的影响。"这种耐心沟通让人信服,以后一定配合规范停车。"李女士的理解,正是执法温度的生动注脚。
经过半年精细化治理,这片曾经的"堵心区"实现华丽转身:早晚高峰通行时间缩短60%,道路秩序显著提升。3月28日,天晖大厦物业代表向中队赠送"警民一家亲 出入畅通行"锦旗,业主王先生感慨:"交警不仅画好了停车线,更把‘畅行心’连到了居民心坎上。"
从主动发现堵点到精准开方,江岸交警通过增设警示锥、优化车道标线等"微调整",搭配共治网络的"软服务",为老旧小区与学校密集区域的交通治理提供了可复制样本。正如阮祥顺所说:"城市治理需要俯下身段察民情,用‘绣花功夫’织密民生保障网,才能让群众在细微处感受到城市的温度。"

这一主动治理案例日前入选武汉市民热线"2024年度群众诉求办理优秀案例",其经验正逐步向全市类似区域推广,成为警民携手破解城市治理难题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