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与梦想,一步一诗意!羊城晚报《大美岭南》第116站走进东莞市樟木头镇官仓社区,探寻素有“中国作家第一村”之称的古村落挖掘城乡美学案例,编织城市文化图景的奥妙。

樟木头镇位于东莞东南部,毗邻深圳、香港,凭借独特区位优势和繁荣商业氛围,曾有“小香港”美誉。
官仓社区位于樟木头镇中心地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村落资源丰富。声名远扬的“中国作家第一村”便坐落于此,社区内祠堂、庙宇、古井等明清时期建筑保存完好,其中以三家巷古村最为著名。庭院深锁,巷道幽深,青砖灰瓦,雕梁画栋,雾气缭绕下,麻石路蜿蜒于水墨青砖房之间,散发着迷人的古朴气息。


近年来,官仓社区围绕“花香、墨香、探客乡”主题打造“美丽庭院”,融入墨香文化,丰富庭院内涵,建设示范带,赋能“百千万工程”。踏入官仓社区,纵横交错的巷道干净整洁,两旁古朴典雅的民居静静诉说着往昔故事。绽放的鲜花与乡土韵味的艺术壁画相互映衬,五彩斑斓,宛如流动的水彩画。“美丽庭院”更是点睛之笔,开窗见绿,推门见景,一步一诗意。


沿着麻石路前行,便来到三家巷古村。巷中,印有“三家巷”字样的红色灯笼随风轻摇,欢迎八方来客。这里的拱形原始青瓦始于清代,水墨青砖墙壁与麻石街巷,让人仿若穿越到古代。数百年的风雨洗礼,让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写满故事。每一条麻石巷都留存着古人足迹,每一间深锁宅院都藏着岁月秘密,置身其中,似能听见历史的低语。


三家巷是典型的岭南传统民居,由清朝莞邑第一富豪蔡殷宝修建,后经蔡氏宗亲后裔不断扩建,形成如今的客家建筑群规模。这里有140多间房舍、2座祠堂、1座门楼及12条纵横贯穿的麻石巷,错落有致、布局规整。因三家人同居一巷,每家住三间,九间屋组成一条巷,故得名“三家巷”。古村古朴宁静,阳光洒在青瓦上,折射出淡淡光晕,墙角青苔肆意生长,为古村落增添几分生机与神秘。


走出三家巷,不远处就能看到著名评论家雷达题写的“中国作家第一村”景观石。顺着蜿蜒小径来到作家村展馆,馆内展示着历史照片、作家简介、作品书籍和媒体报道等。2010年,“中国作家第一村”正式挂牌。近年来,随着作家村落户于此,沉寂300余年的小村落重焕生机,汇聚了各地的文学力量,97位作家相继入驻。这里规划了艺术创作、休闲文旅、公共文化展演等特色区域,配套“打工文学之家”、文学驻创空间、墨隐书房等设施,已然成为文化聚落。




行走在官仓,穿梭于古祠堂、麻石板路和趟栊门间,仿若诵读古老诗篇,一字一句皆韵味悠长;又像欣赏古韵画卷,每一处笔触都勾勒着岁月的沧桑与美好。
策划统筹 | 魏琴
文 | 梁晓茵
图、视频拍摄 | 樟木头融媒体 樟木头网 官仓社区(图片署名除外)
视频剪辑 | 记者 魏琴 牛智杰
海报设计 | 李焕菲
大美岭南融媒体工作室 出品
编辑:刘嘉文
来源: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