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优号

通讯丨为伊拉克应对“气荒”增加“底气”——访中企投建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

时间:2025-04-05 15:23:00

这是3月27日在伊拉克南部米桑省哈法亚油田内拍摄的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一隅。新华社发(哈利勒·达伍德摄)

新华社巴格达4月5日电 通讯|为伊拉克应对“气荒”增加“底气”——访中企投建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

新华社记者李军 段敏夫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底格里斯河畔的薄雾,住在伊拉克南部米桑省哈法亚油田附近的村民海德像往常一样来到厨房。他轻轻转动燃气灶旋钮,蓝色火焰“噗”地一声窜起。“这蓝色的火焰,就像阿拉丁神灯里的精灵,给我们带来了希望。”他一边煮茶一边说,“现在做饭方便多了,夏天也不用担心停电。”

这是3月27日在伊拉克南部米桑省哈法亚油田内拍摄的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一隅。新华社发(哈利勒·达伍德摄)

由中企投建的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正在悄然改变着千千万万个像海德这样普通伊拉克人的生活,也帮助伊拉克破解能源困局。

伊拉克虽然油气资源丰富,但石油炼化和天然气处理能力较弱,造成战后“气荒”和“电荒”困境,长期依赖从伊朗进口天然气和电力。随着美国今年3月终止伊拉克进口伊朗电力的制裁豁免,并施压要求其停止进口伊朗天然气,能源自主已成为关乎伊拉克经济民生的紧迫课题。

这是3月27日在伊拉克南部米桑省哈法亚油田内拍摄的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球罐区。新华社发(哈利勒·达伍德摄)

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的投产恰逢其时。由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这座天然气处理厂去年6月正式投产,是伊拉克首个成规模的油气联动项目。该天然气处理厂每年可处理约30亿立方米的油田伴生气,向下游电站供应约22.5亿立方米商品天然气,实现50亿千瓦时的发电量,可满足当地400万户家庭用电,有效缓解当地的电力短缺。该处理厂每年还可生产近86万吨液化石油气,通过罐车直接供应米桑省及周边地区,有效改善当地民生。同时,工厂每年还产出约90万吨轻质原油以及1.5万吨工业级硫磺,大幅提高整体社会经济效益。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东地区公司总经理蒋峰表示,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的建设采用了大量世界一流的中国技术和产品。“我们不仅带来了技术,更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看到一辆辆罐车排成队,满载着液化石油气运往各地,天然气正转化为驱动经济发展的‘黄金资源’,我们打心眼里高兴。”伊拉克当地员工扎伊娜布脸上难掩兴奋。

3月27日,在伊拉克南部米桑省的哈法亚油田内,一名伊拉克工程师在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进行巡检。新华社发(哈利勒·达伍德摄)

“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项目是伊中合作的典范,为伊拉克有效利用天然气和保障电力需求提供有力支撑。”伊拉克总理苏达尼去年出席项目投产仪式时亲自转动阀门,高度赞赏中方作出的贡献。

在哈法亚油田深耕15年来,中方企业始终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特别是在环保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哈法亚合同区块向东南方向延伸至受《湿地公约》保护的哈维宰湿地,生态环境高度敏感。

3月27日,在伊拉克南部米桑省的哈法亚油田内,中国工程师在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中控室工作。新华社发(哈利勒·达伍德摄)

据中国石油(伊拉克)哈法亚公司总经理方甲中介绍,中方严格执行环保标准,为湿地生态保护进行了大量投入,定期开展水、土壤、大气和生物多样性的监测,有效保护了候鸟栖息生活的“乐园”,得到了伊拉克政府和当地民众的高度认可和赞扬。

3月27日,在伊拉克南部米桑省的哈法亚油田内,运输车辆在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装运液化石油气。新华社发(哈利勒·达伍德摄)

“中国企业的环保意识令人钦佩。”扎伊娜布说,“他们不仅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减少了碳排放和污染,还积极保护湿地环境,这对伊拉克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这是3月27日在伊拉克南部米桑省哈法亚油田内拍摄的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产出的硫磺。新华社发(哈利勒·达伍德摄)

夜幕降临,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的灯光与远处村庄的万家灯火交相辉映。这座工厂,正在为伊拉克的能源自主与绿色发展增强“底气”。

相关推荐
潜入波涛守卫万家灯火,合肥八中学子圆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

潜入波涛守卫万家灯火,合肥八中学子圆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

苏阳收到录取通知书。   7月18日上午,在合肥市第八中学匡河校区第一会议室内,2025年毕业生苏阳,收到了“梦中情校”——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记者现场了解到,这是今年该校在安徽发出的首封录取通知书,也是该校在安徽首次将录取通知书直接送达毕业生的手中。  据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

2025-07-19 08:45:00

新华视点|守护鸟类家园 共绘生态蓝图

新华视点|守护鸟类家园 共绘生态蓝图

夏日,我国多处湿地迎来水鸟繁殖高峰期。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地凝聚社会力量,推动生态保护,守护鸟类栖息地和迁飞通道,护航鸟类繁育生息,构建人鸟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湿地,大理大学的鸟类专家团队协助湿地管护单位宣传护鸟知识,统计鸟类繁育情况,助力人鸟和谐共生。洱源县湿地面积达

2025-07-12 12:01:00

为豫港文化交流架起新桥梁——访香港中华文化发展联合会主席伍德基

为豫港文化交流架起新桥梁——访香港中华文化发展联合会主席伍德基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童林“‘了不起的甲骨文’香港展以创新形式展现了古老文字的魅力,为香港青少年了解中华文化提供了生动教材。”7月11日下午,“了不起的甲骨文”香港展开幕式间隙,香港中华文化发展联合会主席伍德基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出土的甲骨文是华夏文明的历史见证。此次展览系

2025-07-12 07:43:00

青海湖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挂牌成立

青海湖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挂牌成立

全国唯一普氏原羚救护繁育科研机构青海湖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挂牌成立7月9日,青海湖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挂牌成立并运行,标志着青海湖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特别是普氏原羚保护研究工作进入新的里程,也是全国唯一的普氏原羚救护繁育科研机构。 青海湖流域是普氏原羚全球唯一的分布区,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

2025-07-10 20:29:00

以色列情报显示伊朗未在美军空袭前转移浓缩铀

以色列情报显示伊朗未在美军空袭前转移浓缩铀

总台记者当地时间10日获悉,一名以色列高级官员称,以方情报显示,在上个月美军对伊朗发动空袭之前,伊朗并未将其位于福尔多、纳坦兹和伊斯法罕这三个核设施中的浓缩铀库存进行转移,至今也未有移动迹象。该官员称,尽管伊朗方面可能仍有能力进入伊斯法罕核设施,但想要从中转移出任何核材料是非常困难的。美东时间6月2

2025-07-10 15:55:00